1
十二连城甜瓜等你来……
作者:张丽兰
春日的北国大地,准旗十二连城乡的温室内,满园春色、生机盎然,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香甜的味道,头茬大棚甜瓜已经陆续成熟,让远在城里的人们纷纷“闻香”而来。
近日,十二连城乡头茬大棚甜瓜开始上市,二茬甜瓜也长势喜人。
当下时节,能吃上一口香脆的甜瓜,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口福了!一枚甜瓜在手,稍微用力一握,“咔”的一声脆响,浓郁芬芳的瓜香便肆意飘散开来。闭上眼,咬上一口,瓜肉沙嫩,甜香酥脆,甘甜如蜜,口齿留香……
近日,笔者来到十二连城乡西不拉村的源泉采摘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塑料大棚,春日的暖阳洒落在薄膜上,泛着银色的光辉,未及走近,便已经闻到了随风飘来的甜瓜的味道。推开棚室门,瓜香扑面而来,满目青翠的瓜秧,郁郁葱葱,仔细搜寻,就能见到那些将近成熟的、泛着金黄丝线的甜瓜了。
十二连城的沃野上,一栋栋棚室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使条条田垄变成农民致富的绿色工厂。
随着棚室经济的发展,地产蔬菜瓜果将会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地产品牌,如何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十二连城乡甜瓜节顺势而生。
十二连城乡甜瓜节已成功举办了二届,游客可以来观看文艺演出、地方民俗表演、安达爱心车队巡游,也可以来参加徒步活动、垂钓比赛、休闲采摘、篝火晚会,还可以去农家乐品全鱼宴、吃烤全羊、自助烧烤。最主要的是让游客来到田间地头,体验自己采摘甜瓜的乐趣。
在十二连城乡听到最多的是“金棚银棚,不如我家的大棚”,目前,十二连城乡共有大棚栋,今年种甜瓜的有栋。棚室数量增多的背后,农民收入也连续翻番,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贫困户郭占荣就尝到了甜头,他告诉笔者,从去年开始,旗财政局给他帮扶一个大棚,他试种四季草莓,但失败了。今年年初,他的大棚开始种植甜瓜,结果收获颇丰。“今年甜瓜的价格挺好的,这一个大棚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卖出3万元的甜瓜了,现在头茬瓜还没卖完,我还准备让再结二茬瓜。”郭占荣信心十足。
十二连城甜瓜好,在周边地区也是出了名的。十二连城甜瓜为啥甜?十二连城有黄河沿岸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和黄河水灌溉的天然优势,另外这里的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通气良好,土壤增温快、发苗快,有利于甜瓜成熟和养分的吸收,所以十二连城的甜瓜肉质脆甜多汁,香味浓郁,目前十二连城种植有红甜、贵妃、黑皮脆等优良甜瓜品种。
十二连城瓜农“心眼正”,种瓜的过程中,用的都是农家肥和可以降解的生物农药。更值得一提的是,十二连城在最一开始种植甜瓜时请来了农业专家进行指导,合理科学地选择适合的甜瓜品种,这样才有了现如今的十二连城甜瓜。
2
“乌审出产”的绿色品质
记者:贺晚霞马利军刘博仑
近年来,乌审旗以农牧业提质增效和农牧民稳定增收为核心目标,坚持从地区实际出发,精心培育支柱型龙头企业,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新模式,稳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全旗农牧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着力在生产管理标准化上下功夫。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牧业,以龙头企业技术优势为支撑,以农牧民种养技能优势为补充,实行统一种养、统一施肥(育肥)、统一植保(防疫)、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模式,为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同步解决企业“买难”和农牧民“卖难”问题,有效促进企业与农牧民间的互利共赢。
着力在产业基地规模化上下功夫。一方面,鼓励农牧民以土地入股、土地草牧场流转、土地使用权转租等方式,同企业开展合作,帮助企业整合闲散土地资源,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鼓励企业通过返聘务工、生产力入股等方式,带动农牧民继续从事农牧业生产劳动,使农牧民获得土地收益和劳动报酬双重收入,同时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保障。目前,乌审旗已有54.5万亩耕地被农业部认证命名为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万只细毛羊和6万头肉牛被国家质量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牛羊,0万亩草牧场被认证为有机草牧场,成为自治区唯一一家整旗推进国家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的旗区。
着力在产品输出品牌化上下功夫。品牌效益牵动着经济效益,安全优质的农畜产品能够带来可观的销售附加值。乌审旗立足丰富的光热和水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稳步提升农畜产品绿色品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申报认证工作,全面打响“乌审出产”知名度。目前,全旗已完成认证无公害产品17种、绿色产品8种、有机产品15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种、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9种、内蒙古百佳特色农畜产品3种。
记者见闻
(一)
无定河有机大米:
每斤三十元
用“供不应求”“远近闻名”来描述乌审旗无定河有机大米的受欢迎程度是再合适不过了。
无定河的春风早早吹开了大地,也吹响了耕耘劳动的号角。在七百亩的荒滩地上,大型机械来来回回忙碌,平整土地,这是乌审旗无定河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去年冬天,利用农闲时间新整合回来的土地,用于扩大有机水稻的种植规模,这样一来,公司的水稻种植规模就达到了亩。
乌审旗无定河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由无定河村农民梁小平年创办成立,公司成立之初,他承包了村里亩荒地,将无定河两岸废弃的荒草滩进行整治改造,建立了水稻、瓜果种植基地。土地整合后,为了进行产业创新、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梁小平先后邀请了清华、北大、中国社科院等院校专家亲临无定河,在专家的指导下和自己不断摸索中,无定河大米以其米质香甜可口、粘性强、色泽白迅速在市场上赢得了广大消费者喜爱。
一次偶然的机会,梁小平在电视里看到东北有人在稻田里养殖螃蟹的成功案例。年,梁小平一个人前往东北考察学习该项技术,并达成了引进稻田养殖螃蟹的协议,探讨立体种养。几经周折,稻田养殖螃蟹终于获得了成功,不仅实现了一地两用,还增加了收入。而产品的品质也在不断为梁小平扣开新的大门,年2月,无定河有机大米获得国家有机认证。
“这两天梁小平去山西考察了,公司计划要开发万亩果园,现在已经种植多亩了,他去看果树苗去了。”公司副总经理谷正伟介绍说,“以前一亩地能产千斤稻子,可以出大米七百斤左右,但是价格只有每斤两元,一亩地毛收入都不到两千元;现在虽然每亩地产六百斤左右稻子,出米二百多斤,但是纯收入每亩地就可以有三千元左右,我们村子的许多村民也搭着公司发展的顺风车,不愁销路,不愁价格,而且稻田里的螃蟹就是我们的‘质检员’,证明我们的水稻是纯绿色无污染的,公司最优质的大米可以卖到每斤三十元,每年都是零库存。”
目前,乌审旗无定河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拥有蟹田米、月子粥米、儿童粥米等10余个种类的产品,在乌审旗、呼市等地设立了专卖店,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深受消费者青睐。
记者见闻
(二)
“乌兰陶勒盖手工”:
不和别人比高大上
“我们的目标就是打响乌兰陶勒盖手工品牌,我们不和别人比高大上,就和别人比‘土里土气,原汁原味’。”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长韩飞笑着说。
巴音高勒嘎查的苏雅拉满都呼带头成立的文贡塔拉合作社就是乌兰陶勒盖镇要推出的“土里土气,原汁原味”的代表之一。所谓好事多磨,为了把准备工作做足做充分,合作社用了将近三年时间才正式成立开始运行。
合作社成立时,农牧户不以固定标的物来入社,采取自愿入股的方式,既可以以牲畜等入股,也可以入资金。为了让入社农牧户放心,合作社选举出了监事会,对资金及实物进行监管,保证社员的权益。
文贡塔拉合作社保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入社的35户农牧户共同挑出一块集体草场,用于饲养将要宰杀的牛、羊,提前两至三个月放在集体草场上,统一饲料,标准化饲养,宰杀后统一保存,全过程保证肉的品质。“用于贮藏的冷库在建设过程中,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程指导监督。”苏雅拉满都呼说,“下一步我们要实现羊肉可追溯,所有的羊都要打耳标,这样饲养时间、宰杀时间等消费者都可以查到。”
“我们合作社的手工馒头现在经常出现在周边地方的婚庆事宴上,算是有了固定客源,还有血肠、杂碎这些传统食品,我们有精力和时间也会开始做,总之就是走手工制作的路子。”苏雅拉满都呼说。
“今年我们计划要在乌兰陶勒盖镇选出10户手工食品示范户,炒米也行,水饺也行,馒头也行,什么都可以,每户镇里帮扶一万元,谁做给谁,谁做成功投给谁,我们就是要打造‘乌兰陶勒盖手工’品牌。”韩飞说。
记者见闻
(三)
“牧名”乳品——
游牧至今传味经典
青青草原,乳香飘。在乌审旗图克镇图呼勒岱嘎查,一位九零后小伙子正在用自己的努力,让家乡的、民族的、传统手工制作的乳制品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让草原上的乳香飘得更远。他就是敖特根脑日布。
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敖特根脑日布在大学就读期间,常常带着家乡的酥油、酪丹、牛肉干等特色食品和同学们分享,而家乡美食总是会引来同学们的赞不绝口,那时的他虽然自豪,但还没有要为这些特色美食做进一步推广的打算。
年,敖特根脑日布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工作闲余,在各大商场、超市购物时,他发现市场上销售的黄油似乎没有任何一个叫得出品牌的国内知名产品,这一发现让他意外,想到之前同学们对自己家乡的黄油和其他乳制品的高度认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里渐渐清晰起来。年10月到年4月,经过充分调研,敖特根脑日布的判断得到了印证:根据USDA公布的农产品报告,印度黄油销量为千吨;欧盟黄油销量为千吨;美国黄油销量为千吨;中国的黄油销售量千吨,居全球第四位,而目前国内销量前十的黄油当中没有中国本土品牌。
年11月,敖特根脑日布在上海参加了创业培训并参与了同时举办的黄油品鉴活动,对敖特根脑日布带来的黄油,无论是色、香还是味道,所有人一致作出了高度评价。这让敖特根脑日布心里有了底气。
年1月,敖特根脑日布又带着多瓶黄油飞到了美国密苏里州,对美国本土市场做了一次实地调研,当地居民对差异化的食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认可。年4月,敖特根脑日布的牧名食品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在乌审旗图克镇成立,首款产品“牧名”黄油也正式与消费者见面。
“我们的宗旨就是保证产品从源头开始直到生产出来一定是绿色有机的,采用传统工艺,最大限度保持产品的原汁原味。拿黄油来说,完全采用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黄油制作过程中会自然发酵出乳酸菌,有独特的香味,而且富含维生素A、D、E和其他多种微量元素。我们的黄油经过日本最权威的检测中心检测认定,纯度可以达到99.7%,而国外的黄油,大部分都是直接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它的纯度是80%到83%左右。从去年至今,我们销售了瓶左右,今年2月9日,公司的新产品,乳酪和乳清两种饮品也上市了,这两样饮品的原材料都是在制作黄油时产生的,营养价值也都很高,由于没有任何添加剂,保存较困难,这是我们目前需要攻克的最大难题,但是乳清饮品在市场上还没有成熟的产品,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遇。”敖特根脑日布说。
3
阿白山羊的“质变”之路
记者:池小花马利军白杨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量”到“质”转变,是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聚焦点。
为此,各地纷纷出招,依托自身优势和特色,致力于探索“质变”之径。
鄂托克旗是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原产地和品种所属地及主产区,同时也是国家级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保种基地、育种基地。年,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可以说,阿白山羊是鄂托克旗农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如何让这面“旗帜”屹立不倒,实现品牌新飞跃?鄂托克旗给出六个字:守好、壮大、叫响。
阿白山羊其绒轻如云、白如雪、细如丝,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纤维宝石”“软黄金”,其肉质细、高蛋白、鲜香爽口,被誉为“肉中人参”。前些年,由于受羊绒市场需求的影响,部分绒山羊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片面追求产绒量,引入其他品种盲目杂交改良,致使阿白山羊种质资源受到破坏,数量减少,绒质和肉质下降,个别畜群羊绒细度甚至增加到16微米以上。如此之境,如不及时施策则必大损。必须守好这块宝!如何守好?当从“源头”抓起。
在内蒙古亿维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年建厂时,公司从阿白山羊主产区乌仁都西选回基础母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成为国家级阿尔巴斯型绒山羊保种场,主要从事阿白山羊的保种选育及科研示范。这些年来,公司不为“浮躁”所动,坚守初心,致力于保种、纯繁、选育提高、新品系培育。
坚守有成果、有回报。亿维公司现共计存栏内蒙古白绒山羊阿尔巴斯型种羊只,年可培育优质种羊只,生产冻精10万支,产羔率已由年的98%提高到现在的%,远销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宁夏、陕西、山东、河北、山西、北京、黑龙江及自治区内多个旗市县。绒和肉双优双升,仅以成年公羊为例,产绒量就由年的.04克提高到了年的.03克,羊绒细度主要集中在14.5微米左右,抓绒后体重由年的35.06千克提高到年的72.15千克。“阿白山羊是我们的宝贝,我们会一直呵护它、壮大它。”公司育种站站长李先锋说,目前,按照公司的选育路线,所选育的阿白山羊正朝着高产绒、高繁殖、高产肉、羊绒优、羊肉优的“三高两优”方向发展。
种羊场从“源头”发力,使阿白山羊“量”增长、“质”提升,有力推动了整个地区阿白山羊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放观整个鄂托克,“提纯复壮”,保质保量,各项“羊事”紧锣密鼓推进。
鄂托克旗农牧业局家畜改良站副站长何云梅介绍,他们正在专注于家畜改良、种质资源保护、品种推广审定等工作,着力进行几大建设。种源基地建设方面,依托现有的4处种羊场,实施“种子工程”,实行“厂户联合育种”。阿白山羊保护区建设方面,按照自治区关于振兴羊绒产业的意见,出台《鄂托克旗绒山羊保种项目实施方案》,划分11个嘎查为保护区,对保护区内羊绒细度在14.5微米以下的基础母羊每只补贴元,11个嘎查共补贴8万多只;在保护区内建设人工授精站,每年建10处,现已建成20处;鄂托克旗农牧业局家畜改良站与羊绒收购加工企业达成协议,对保护区各育种核心区内羊绒细度达标的养殖户实施奖励,即收购后以户为单位进行检测,在市场价的基础上,对于14.5微米以下的羊绒每公斤奖励50元,旗政府对羊绒细度在14.5微米的养殖户每户给予元的奖励;在保护区内进行超细型新品系列培育,加强选种选配,已组建8个核心群。阿白山羊生产区建设方面,对保护区外其他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和示范户建设,在控制羊绒细度的基础上提高产羔率,巩固提升绒肉产业。
现在,鄂托克旗年绒山羊存栏量达万只以上,年出栏65万只。有好羊则有底气,如何让“纤维宝石”“肉中人参”为更多人所知、所用?鄂托克旗实施品牌战略,制定出台《鄂托克旗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力求做大、做强、做优绒肉产业,使之回归“珍稀”,叫响绿色品牌。
绒产业正在借助阿尔巴斯山羊绒举世闻名的优秀品质,通过政策支持、项目扶持逐步加大羊绒收储力度,通过原料掌控,取得原产地山羊绒产业发展话语权。肉产业则紧抓“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契机,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监管的要求,进军高端市场,集中打造区域性地标品牌,通过运作和适度宣传,提高地标产品的知名度,增加地标产品的附加值,使之成为鄂托克旗优质农畜产品的一张金名片。
一个品牌的建设,除了政府方面的施策发力,还需要充分释放企业对品牌的“锻造力”。鄂托克旗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着力培育形成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鄂托克旗伊吉汗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优质无毛绒远销香港、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伊吉汗”牌羊绒、羊毛制品远销北京、山东等省、直辖市,“伊吉汗”品牌被评为鄂尔多斯知名商标。鄂尔多斯市天泰万欣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建成富硒肉牛养殖场、富硒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养殖场、富硒食品精深加工厂、优质牧草种植基地等,养殖富硒肉牛头、阿尔巴斯白绒山羊0只,以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富硒阿白山羊肉”叫出好名声,草原富硒肉年被人民大会堂新春团拜会指定为唯一富硒肉食品。在这些优秀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更多的主体参与到这项“绿色品牌”大业中,“公司+农牧户”“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等模式广泛推行,“特”“优”“新”“绿”“富”成为品牌“代名词”。
“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迎来质变和升华,必然会有新的飞跃。如今,阿白山羊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品牌提升之路正在延展。相信在各方的推动和努力下,这朵“飘向世界的云”会书写更加精彩的未来!
推荐阅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们的绿色故事!鄂尔多斯又一批不文明行为被曝光!好像有你的镜头!(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责编:白倩、杨阳
校对:王淑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