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聪人的一首歌谣中唱到:
“地上跑着的是肉,树上歇着的是肉,
天上飞着的是肉,水里游着的也是肉。”
这首吃货感满满的歌,
便是古代良渚人的写照。
↓↓↓螺蚌鱼虾,我最喜欢~从考古发现看,良渚人食用的水产品主要有鲤、鲫、鳢、青鱼、鳖、龟、蟹、蚬、螺蛳、蛤蜊、河蚌和海中的鲨鱼等。鲤、鲫、鳢、青是太湖流域主要的淡水鱼类;龟、鳖的营养价值较高,在古代多被视为珍品;螺、蚌等贝壳类易于捡拾,而且营养丰富;鲨鱼的遗骸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出现,也反映了良渚先民强大的捕鱼能力。
▲出土的网坠
良渚文化遗址中常有陶、石质的网坠出土,以陶质为主。江苏吴江龙南遗址一次发掘就曾出土近百件陶网坠,说明当时的人已普遍使用鱼网捕鱼。
但不管用什么方式捕鱼,人大多需要划舟进入水域才能进行。在良渚文化遗址中,木桨的出土非常普遍。良渚文化的舟,迄今只在浙江余杭茅山遗址中发现过一条,但保存完好,是国内考古发掘出土保存最完整且体形最长的一条史前独木舟。
鹿猪牛鸡,我也喜欢~从人类体格发展来说,“饭稻羹鱼”的膳食结构不如欧美小麦和牛羊肉组合的膳食结构,甚至不如中国北方地区早期历史中的粟、黍与牛羊肉的膳食组合,因此良渚人先是通过大量的狩猎,来补充“饭稻羹鱼”中动物蛋白质的不足,当农业的发展开始抑制狩猎发展时,他们又通过饲养家畜来解决问题。
▲浙江余姚卞家山遗址出土的石镞
弓箭是太湖流域史前文化中最主要的狩猎工具,在良渚文化遗址中最常见的是石镞和野猪獠牙磨制而成的牙镞。
▲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祭祀猪
至于家畜方面,家猪、狗、鸡的遗存在遗迹中都有发现,从考古迹象看,或用于日常食用,或用于随葬、祭祀等。
菱橡薏芡,只是零嘴~当稻米供应不足时,人们大都会采集菱角、橡子、薏苡、芡实之类的淀粉类果实作为粮食的补充。良渚文化时期,由于农业的快速发展,稻米供应相对充足,因此良渚人对这些野生淀粉类果实的采食明显减少。
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菱角,都未作过野生或栽培的鉴定,但从理论上讲,当时的菱应该还是野生菱。菱角遗存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得并不多,而且一个遗址中的出土量也不大可见这种零星出土的菱角,不再是粮食的补充,仅仅是良渚人的蔬果零嘴而已。
桃李瓜蓼,饭后水果~在中国的史前遗址中,桃是最常见的一种果类遗存。良渚文化遗址中,桃核也较常见。浙江湖州钱山漾、杭州水田畈等遗址的良渚文化层中,均出土有桃核。而甜瓜是良渚文化当时最主要的瓜类食品。不少良渚文化遗址中,都曾发现过甜瓜子遗存。
▲遗址出土的甜瓜种子
植物柔嫩的根茎叶片、嫩果和花朵等,是原始民族主要的蔬菜来源,大多直接从野生植物采集食用,很少有专门的种植,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不过植物的根茎、叶片、嫩果和花朵等极易腐朽,因此考古遗址中难有发现。
来源:余杭发布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白癜风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