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角是今年34岁的冯永平。
冯永平和郭英武赶到地里的时候,天刚抹黑,肆虐的大风掀起钢架大棚的塑料膜,发出刺啦啦的吓人声音,不远处几个大棚已经严重变形。郭英武拽着塑料布整个人都有飘起来的感觉,没有办法他干脆躺下来用身子压住,一旁的冯永平赶紧拿起铲锹往郭英武的侧身后去垫土,大风中尘土飞扬,两人轮流干活,垫好一段再赶紧去忙下一段……
塌了一个大棚,冻坏了刚栽种不久的瓜苗。凌晨两点的时候,冯永平和郭英武才回到住处,坐在桌子旁,灰头泥脸的两个人就呆呆地坐在房子里,谁也没有跟谁说话就这样一直到天亮。
冯永平年退伍后选择了自主创业种植甜瓜,就从来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到过。一直以来,他的愿望似乎很简单,就想干出些名堂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给自己的父母争光。
一名退伍军人,一片生机勃勃的甜瓜园,一种对土地最朴素的敬畏……
▌特殊的家庭环境,冯永平高中毕业后选择了去部队历练
▌冯永平正在查看甜瓜生长
关山镇界坊村,这个好几代人都在种甜瓜的村子,守着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们执着得播种着年复一年的希望。冯永平和别人合伙的园区就在界坊村,正是甜瓜飘香的季节,温室大棚中吊起来的甜瓜看着很是诱人。
只是和其他园区里的翠绿瓜蔓相比,植株上的白粉病在大棚中还是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的,“不想打药,就想让大家吃到甜瓜最原始的味道。”冯永平蹲在甜瓜园里,他知道如果打药的话,把瓜秧子养好,一个大棚至少可以摘三茬瓜,只是倔强的冯永平宁可只收获一茬,也要坚持他自己的原则。
毕竟当过兵,今年34岁的冯永平有着黝黑的健康肤色和看着都很好的身体素质,冯永平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母在地里从事劳作了。割麦子、掰玉米,从小吃的苦对于成年后的冯永平来说除了记忆深刻,他不知道用什么词能准确地形容。
▌34岁的冯永平
高中毕业后选择选择当兵,一方面是想着再上大学而增加父母的负担,另一方面是他本身对军人这个职业的无比羡慕与热爱。“我当时还想着一个月部队有几十块钱的津贴,我攒着给家里邮寄回来,爸爸一定很高兴。”
部队在辽宁沈阳,冯永平被分到了警卫连站岗,门岗、弹药库岗、停机坪岗……每次2个多小时。很快来自农村的小伙子就因为吃苦能干,被部队送去学开车,在没有任何背景的冯永平看来,多吃点苦多受点累无所谓,只要能得到部队的认可。
年冯永平就入党了,在同期兵里他是第一个加入党组织。那个时候冯永平每个月有70元的津贴,除了给自己留不到10元,其余的他都邮寄回了农村老家。
冯永平年退伍的时候已经是三期士官了,退伍的原因除了和妻子两地分居,父母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对于懂事孝顺的冯永平来说也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退伍后,冯永平选择了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的“种植甜瓜”
▌查看苗情
退伍后,冯永平选择了自主创业,对于太稳定的工作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就想实实在在做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这个事业他选择了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的“种植甜瓜”。
“其实退伍前我就在网络上经常看有关甜瓜种植的知识,休假在家也常帮助家里的父母栽种甜瓜。”11月底退伍,12月冯永平就直接进地干了起来,那一年加上土地流转他种植了15亩的甜瓜,主打的技术是节水灌溉。
界坊村几代人种植甜瓜都用的是大水漫灌,对于村民们听都没听说过的节水灌溉,大家似乎都认为冯永平是在瞎胡弄,时不时还有些风凉话在村里不胫而走。
大热天40多度的高温在大棚里浇地,这是冯永平记忆里农民们辛苦劳作的画面。
所以他投资了十万元来做节水灌溉,其实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村民们都能加入进来,毕竟大水漫灌一个棚里面需要两三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而节水灌溉冯永平一个人就可以在地头完成,同时施肥也很均匀,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第一年甜瓜丰收,第二年就有六户村民跟着冯永平使用了节水灌溉。
第二年种植甜瓜的时候,参加过职业农民培训的冯永平就不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了。“我宁愿瓜小宁愿赔钱,也要种出原生态的甜瓜来。”
在冯永平的记忆里,界坊村村民们曾经种植过一种叫白兔娃的甜瓜,因为压根就没有钱买肥料,这些土里土气的“白兔娃”,竟然成了冯永平小时候最甜蜜的记忆,那种味道也是他后来在种植过程中一直追寻。
所以种植甜瓜的第二年,冯永平用纯豆饼和油渣做肥料种植甜瓜,那一年颜值虽然不高的甜瓜却获得了极高的口碑,冯永平这个名字也是那个时候开始被更多人知道的。
▌就想做出一些事情来
▌劳作
年的时候,冯永平和村里另外一位种植大户郭英武一起组建了合作社,那一年他自己就种植了30多亩的甜瓜。
两个不同经历的人,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为了种好甜瓜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就算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不挣一分钱都是心甘情愿的。
冯永平他们研究的是有机质栽培,这个不同于无土栽培,一个机质袋完全可以满足甜瓜整个生长期间的营养需求,关键是机质袋里除了牛粪、油渣、蘑菇菌下脚料等,不含有任何人工化肥,还解决了甜瓜重茬种植的病害问题。
▌查看
“我看自己的孩子都没瓜苗那么认真。”冯永平尴尬地笑了笑。妻子嫁给他的那一天,冯永平说过一句话,“嫁给军人就是一辈子的军嫂,你真的愿意吗?”大儿子出生的时候,冯永平还在部队,退伍的时候大儿子已经三岁了,如今二儿子也已经10个月了。
四月,大棚里的甜瓜陆续上市,冯永平把每个棚的产量控制在了一千斤左右,就因为品质高口感好,很多时候还是供不应求的,但是比较起之前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这些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就想做出一些事情来,是为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亦或是为了给父母争光,还是给自己的理想一个交代……原因可能还有很多,只是这个问答题还需要冯永平用行动去好好回答。
编辑:凉柠、卜良|审核:青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