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甜瓜 >> 甜瓜营养 >> 正文

众筹吃瓜群众,让新疆沙漠变蜜洲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2-23 22:34:20

在新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带,

有万亩荒漠化、盐碱化的土地,

居住着万各族农民兄弟。

若能引进成熟的农业技术,

配合当地天的无霜期,

优良的雪融水与光热资源,

这里就会成为世界上最优质的蜜瓜产区之一。

我和新疆的农民兄弟们,

想邀请你一起,

让沙漠变蜜洲。

我的自述:

8年资深媒体人,创办新疆最互联网的农业品牌

当我在5年前第一次来到新疆时,认识的第一位维吾尔族兄弟,是名叫“买买提”的出租车司机。

可能连自己也没想到,后来我给自己取的维吾尔名字,就叫买买提。

我和新疆当地的孩子们玩在一起

我是刘敬文,广东湛江人,在深圳报业集团晶报工作过8年的媒体人。

年以前,我从没去过新疆。

在我心里,新疆=花儿为什么那样红+达坂城的姑娘。

当我作为深圳第六批援助新疆喀什项目组的成员,坐了人生最久的一次飞机来到喀什。

发现高楼大厦都变成了戈壁,宽敞的大马路也都变成了沙漠上孤独的公路。

但在这儿遇见的每一个人,却是那样热情和美好。

在喀什,道路是白杨树叶子铺就的。

阳光充足,处处是甜蜜的食物。

杏子、葡萄长在家门口,大枣晾晒在戈壁滩上。

每次去农户家玩,大爷大叔都会把时令瓜果,堆满了我面前的桌子。

久而久之,我也就知道,肉斯坦家的葡萄拒绝用化肥,马木提老人纯手工晒的杏干最好吃。

当外面的世界各种添加剂满天飞的时候,这儿就像个桃源,还保留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脉脉。

农户于苏甫的家里遭遇变故,在外地打工的他回家挑大梁,他说:我把瓜种好,家里就会好起来。

像穆合塔尔大叔家堆积如山的核桃,肉厚又香,可只能卖到隔壁的小县城。

我发现当淘宝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时,喀什朴实的人们,都还不知道网络是什么东西。

穆大叔是维吉达尼第一户农户,他去年生病了,治疗用了10万。他说很抱歉,这笔钱本来想留给维吉达尼困难时用的。

原来“酒香还怕巷子深”,一边是劣质产品满天飞,一边是真正的好产品,因为窗口的缺乏,而无人问津。

我心想,先啥也别管。

集结起当地的几家农户,加在一起就是一两吨的农产品,我可以帮他们放到网上销售。

本来以为,只能卖掉3家农户的产品。可短短一周内,我们就卖掉了10家农户的产品。

李亚鹏、杨锦麟、新浪娱乐、阿里巴巴等大号纷纷转发我们的微博

当时微博很多名人都参与了进来,老榕、姚晨、宁财神、薛蛮子、周鸿祎都纷纷转发。

我们用三个月实现了30万的销售记录。

村子沸腾了。很多人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那么短时间里,把产品销售一空。

我自己也沸腾了。“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第一次找到了方向。

年3月,我们成立了农户合作品牌“维吉达尼”,帮助新疆的农户销售他们的产品。

维吉达尼创办三个月,通过微博将喀什合作农户当年的产品销售一空。

在维吾尔语中,“维吉达尼”是“良心”的意思。

它将是一个连接农户和用户的平台,就卖良心的产品。

主持人欧弟,特意写了张明信片:“爷爷,我是欧弟,(圆枣)好好吃哦~谢谢您~”

在维吉达尼的每一种农产品里,都糅合着一段阳光和人情的故事。

我相信食物有灵,能够传递祝福。

当时为了更好地调研当地的农户情况,我们团队的成员每天开着辆小康车.

过起了奔走于喀什、和田、阿克苏、吐鲁番的“漂泊”生活……

团队每天开着小康车“漂泊”,还乐此不疲着。

当我们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巴楚探访时,很多农户给我们推荐这里生产的一种绿瓤蜜瓜——库克拜热。

碧绿的瓤,如翠玉。

甜瓜水分多,瓜心绵软。

口感润滑,降温去火。

含糖量在12%以上,营养价值也非常高

全国都传说着巴楚有好吃的蜜瓜,可是却买不到。

我们团队继续发挥所长,为库克拜热甜瓜策划了完整的一套传播方案。

为它取了一个容易记忆的名字——巴楚留香瓜。

我们给它取了花名楚留香,还设计了一个胖胖的瓜帅玩偶。

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和全渠道的销售,我们在三个月之内让“巴楚留香瓜”的百度词条超过条,接到了超过吨的意向订单。

可订单太多,直接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瓜农还是以传统的方式在种植

我们忘记了一个事实:巴楚的农户还在用着千百年来传统的种植技术,他们根本没办法种出这么多蜜瓜。

农户于苏甫拉着我说,哥哥,能不能请老师来教我们技术,我们想把蜜瓜种好啊。

那段时间,我就像一艘迷失了方向的船。

我知道要改变这个情况,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户的生产技术。

甚至还需要搭建专业的产业基地。

瓜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好在新农堂的堂主钟文彬,给我介绍了一位新疆蜜瓜种植专家,翟勇。

他在哈密吐鲁番海南种植了16年的蜜瓜。

维吉达尼作为农户合作组织,正好可以团结起当地农户,学习翟勇大哥带来的现代农业技术。

翟勇大哥(中)和吐鲁番的农户在瓜田上

就像航行的船找到了灯塔,我的蓝图,终于知道从哪里开始构建。

“跟我一起去巴楚吧,怎样?”我问翟勇大哥。

他回答得干脆:“这个事情本来应该新疆人干的,你都干,我义不容辞。”

我的项目:

沙漠变蜜洲:种植1万亩蜜瓜,让1万农户获得体面生活

南疆人口有万,而和田、喀什是新疆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

97%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仅占土地面积8.22%的绿洲上,人口过快增长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非常突出。

随着政府持续增加教育投入,大量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正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让他们看不到前景,城市又无法创造匹配他们的就业岗位。

当地接受我们培训的农户兄弟们

但这群年轻人比父辈有更强的学习能力,能够使用汉语交流。

如果经过培训,完成可以成为优秀的技术农民。

经过对南疆的细致调研,我和翟勇大哥共同拟定了一个三年计划。

我将其称之为“沙漠变蜜洲”。

我们准备在三年时间里,在南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带,用设施农业的方式,用生态农业的技术,和农户合作种植1万亩蜜瓜。

每位农户护理5亩地,我们需要培训位懂得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的农民。

按每户5口人计算,这个计划将直接提升1万位农户的生活。

我们希望他们在掌握了技术后,依靠自己的双手,用优质的产品赢得尊重,获得体面的生活。

在我看来,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销出多少蜜瓜这件事。

而是通过这种传播,建立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情感纽带。

“世界上最美好的商业关系莫过于如此,一股浓浓的温暖通过食物在世界上传递。从土地里传递到人,从一个人传递到更多的人。”

这是维吉达尼一直以来坚守的价值观。

维吉达尼发起的活动,李亚鹏、王学兵也来认养小圆枣古树。

这种感受,正源于我在南疆体味到的人与人、人与土地间的美好关系。

我想把我在世界上所收获的“露水”,反哺给如今干涸的南疆。

目前巴楚产区农户种植蜜瓜,管理粗放,一亩地只能生产-个商品瓜,产值在元左右。

我们计划运用双蔓双瓜的方式(一种先进的密植技术),在连栋大棚内种植蜜瓜。

运用双蔓双瓜技术,一根瓜藤上,能结出两个蜜瓜

连栋大棚就像在土地上盖了一栋房子,物理隔绝了病虫害,使得农药的使用量大大减少。

同时可以走大型的机械,大大提高种植效率。

当地瓜田

按照这样的种植方法,每亩地可以生产-个蜜瓜。

每亩产值保守估计在0元以上。

巴楚有长达天的无霜期,沙漠边缘的沙质土壤通透性强。

再加上连栋大棚的防虫通风的功效,我们便能将蜜瓜的播种时期由4月延至6月。

每年的3、4月份,由于各种作物都在春播。

蜜瓜和粮食作物抢夺水源,水源特别紧张,经常导致农户的蜜瓜地缺水。

若把播种时间延后到6月,这时富含矿物质的天山雪融水充裕。

蜜瓜种植的水源会非常充足,这种矿物质水灌溉的蜜瓜口感绝佳。

当蜜瓜的成熟季节延至9月~10月(此时蜜瓜在国内市场非常稀缺)。

在这段时期采摘蜜瓜,一亩地产值的增值将在5倍以上。

目前,南疆蜜瓜的主产区种植的基本都是当地的常规品种。

比如库克拜热,老品种86-1和伽师黑皮瓜。

这些品种的生长周期非常长,达到天以上。

它们抗病性非常弱,种植风险高,瓜形偏大。

我们和科研部门已经启动巴楚留香瓜的育种计划,将会用2年时间改良库克拜热等地方品种。

在保留蜜瓜风味的同时,优化瓜形和增加抗病性,缩短生长周期,降低农户种植蜜瓜的风险。

为何众筹:去年70岁的阿布都老爷爷问,可以请老师教我吗?我想种好我的瓜。今年多场技术培训已经在巴楚全县展开。

让南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万亩荒漠变成蜜洲,是一场规模空前,翻天覆地的“农业革新”。

让现代农业技术,“武装”这些内心有坚持的南疆农民兄弟们,他们会给世界一个惊喜。

你若光明,这世界就不会黑暗;你若心怀希望,这世界就不会彻底绝望。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想众筹成为吃瓜群众,扫以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ifwch.com/tgyy/11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甜瓜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